海派旗袍是怎么来的?特点有哪些?

  • A+
所属分类:历史起源 旗袍文化

海派旗袍,始于30年代上海。那时旗袍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中国女性最时髦的服饰。
  海派旗袍是怎么来的?特点有哪些?
  “海派”一词起初是北京的一些作家对于上海某些文人和文风的批判,含有贬义的意味。但当后人用“海派”来形容旗袍服饰时,变贬义为褒义,富有艳羡、赞美的意蕴,“海派旗袍”差不多可同“海上画派”同日而语了。


  1930年代,这时上海的旗袍款型改造和创新更加频繁,旗袍的形式进一步受西方立体服饰造型的影响,开始向立体结构造型转化。海禁开放后,外国衣料大量涌入,对旗袍的变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旗袍的款式更多的采用收腰、收省的手法来显现女性体态之美。

说到“海派旗袍”最繁华又最流行的30年代,当时的老上海是“风气所趋,人人好异”的,这种普遍的“求异”的风气使新奇和个性逐渐流淌于旗袍的血脉中,成为海派旗袍发展中的主旋律,贯穿于海派旗袍各个细节的设计之中。海派旗袍风尚是中国服装由传统向西化变异的典型。

  到了30年代至40年代的上海,海派旗袍的设计不断吸收西式的裁剪方法,更加趋同于欧美流行女装的廓形。老上海的旗袍设计师都知道,那个时期旗袍的基本造型为“紧身收腰,下摆两侧开衩,中式立领大襟”。

  四十年代是对旗袍三十年代巅峰期的延续,此时旗袍已经完全融合西方元素变为“改良旗袍”,并且海派旗袍的廓形已经臻于成熟。当时流行的西式外套与中式的旗袍混搭的方法体现了旗袍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浓郁气息。

  海派旗袍区别于其他种类的旗袍主要有两个大的特点。第一就是采用了西方的裙装设计特点,其实海派旗袍就是中西合璧的典型之一,将传统旗袍与西式服装完美结合,下摆的高低、门襟的装饰、袖子的长短肥瘦和领子的高低等,都各自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样式。
  海派旗袍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旗袍的款型有了更多的变动,,旗袍的样式和细节日趋简洁,款式上更趋于现代化,无边饰、无纽扣旗袍的开始流行,在旗袍的右侧缝将铜质拉链缝合至开衩处,简洁朴实成为海派旗袍在当时的又一大特色。
  在经历了百年之久后的旗袍,仍然保留着浓厚的东方韵味。旗袍的发展渊源也是我们中国女性的改变历程,透过旗袍的岁月,可以看见我们中国女性的魅力以及中国的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来源百家号:旗袍世界

免费声明:本文推荐旗袍相关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站对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联系邮件:1107330576#qq.com(#替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